目前旅游领域最赚钱的模式基本就3种:搜索引擎、电商平台、在线预订。但纵观中国传统景区旅游领域,这三种模式基本把景区排除在外!为什么像方特、迪士尼、故宫、张家界这些景区能在互联网浪潮下越活越好?而大部分景区还是纠结于是被渠道绑架好还是望天等客好?
道理很简单,这些景区都用开放的思维抓住了趋势变革的机会。
为什么以前成功的方式现在不管用了?
旅游的“趋势变革”改变了些什么?
1:消费者角色变了
80、90已成为消费主力,购物支付、社交、娱乐等日常消费场景转移到线上。平均上网时间3-5小时。
传统景区如果缺乏互联网战略,那获取新用户将变得十分艰难!因为新用户都是每年在校或毕业的年轻人,他们重度依赖互联网。他们会无视一切传统的广告方式(例如高速路广告牌、报纸、电视广告等),消费前习惯要到同程、点评、美团等互联网应用看用户评价,再决定去哪个景区旅游。
在一项旅游调查中,问用户“当你已经站在景区门前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用户的回答是“拿出旅游APP看点评然后再网上买票!”。
景区一直不解与无奈的现象:“人都站在景区门口了,为什么还要看点评和在线买票?”,他们说“我就要看评价,看什么好玩好吃避开坑什么的”。所以用户评价很关键、粉丝很关键,如果没有这两项,传统景区就没有新用户!只能眼白白看着线下景区实体沦为帮助线上OTA输送会员、在线交易、并支付佣金的打工角色!参考下图的景区实拍,第三方网络兑换票窗口比线下买票窗口多N倍的游客。
80、90喜欢分享,生活一切都可以分享。每个分享即是一个传播裂变的过程,而这个裂变会重度影响消费决策。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分享经济就会发生,效率极大提升、边际成本极大降低、利润大幅提高。这一波互联网红利都在OTA手里与传统景区无缘!
2:消费习惯变了
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短,45分钟的电视连续剧中间经常需要快进。
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过程,消费决策从搜索已经变成了刷屏。用户以前的习惯是上在线预订平台上用关键词搜索景区,看评价、销售排名再下单,现在改成刷屏,看好友或旅游达人的分享后直接购买。讨厌带现金找零,最好可以快速完成支付消费。全世界最赚钱的行业都在研究怎样缩短消费者决策过程,减少支付时间从而获取更大利益。但中国大部分景区还停留在让人排队掏现金找钱给票然后排队撕票...等一系列的增加消费决策与等候时间的这种落后阶段。
现在80、90后为什么不愿意读书,因为大家对于读一本书要花费的时间已经没有耐心,所以罗辑思维能够生存,罗胖帮大家读书,每天一分钟把精华提供给大家。
但是国内传统景区的广告营销传播还是按过往那种又长又啰嗦,强调所谓的文化内涵及底蕴的形式去独自营销景区,看不上互联网营销里面的各种动漫卡通的图形化与跨界营销形式,殊不知,迪士尼2015年的利润是国内互联网3巨头的总和。
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贪便宜,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消费达人受人膜拜。
便宜就是硬道理,每一次业态的颠覆靠的都是更低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与消费成本。他们不希望花多时间用来挑选去景区该怎么吃怎么玩,而是跟随自己所信任的旅游达人推荐,目前整个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努力将个人变成品牌,变成 IP 流量入口引导消费。
结合在线支付减免等刺激消费手段进行日常销售。但传统景区一直忽略IP投入,更认为游客已经到景区门前无需减免全部按门市最高价实收即可。这两点直接造成景区传播困难及让游客觉得景区占了自己便宜,让游客产生厌恶感!
结合在线支付减免等刺激消费手段进行日常销售。但传统景区一直忽略IP投入,更认为游客已经到景区门前无需减免全部按门市最高价实收即可。这两点直接造成景区传播困难及让游客觉得景区占了自己便宜,让游客产生厌恶感!
3:人口结构变了
60年代出生人口是峰值达到2.42亿,70年代略有下降后80年代又有所上升,随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直线下降。人的生命周期消费峰值是30岁到45岁,到45岁就开始下滑。
而我国30岁-44岁人口数量已经在2007、2008年到达峰值,那段时间是国内景区的赚钱峰值。到2014年已经下降的非常厉害,人口红利不再,传统景区目前面临的新常态:同质化严重、80前游客减少、不了解及不能满足80、90后游客的需求及消费习惯。
景区怎样打造核心竞争力?
消费人口基数变少、成长性不足的局面。那传统景区应该怎样要打造护城河、拼核心竞争力?
1:景区护城河在哪里?
传统景区要抓住三个关键点:占领心智、控制渠道、掌握供应链。
参考迪士尼,试业即可造成整个行业轰动,所有渠道以销售迪士尼为年度重点战略。迪士尼能成为行业标杆原因有三点:
1
占领心智
各种卡通形象及故事组成不同的IP,占据“幻想”这一心智,看到随便一个角色即可联想起迪士尼。从而达到品牌建设与传播。只要内心还存在幻想的人,皆是迪士尼的潜在客户。那些当年看卡通大的人群现在已经成为社会消费主力。强如故宫这样强的品牌也要走IP及卡通化形象,普通的景区还拘泥于卡通就是小孩子看的陈旧思维?
2
控制渠道
构建能与客户直接沟通的直销渠道,上升到景区发展核心战略执行层面,以直销渠道统一对接各分销渠道,从而把各分销渠道的会员变为自身会员。更把线下游客转化成线上会员,自主控制客源渠道。
3
掌握供应链
确保可以覆盖游客游前、中、后每个流程体验,创造各种景区衍生品。让每个服务流程节点都在景区品牌影响力内服务游客,发掘会员二次消费及引导分享传播。创造高效变现平台。供应链的控制力直接和利润挂钩成正比。
2:平台很值钱
当景区有幸实现以上3点并且成为地区性甚至更大范围旅游平台的时候。
平台将会占领用户的时间、拥有他们的心智、有巨大的网络效应和边际效应,能延伸更大的价值:大数据、互联网旅游金融,消费电商等。好生意就是消费垄断,垄断才能有高毛利。
3:景区品牌的护城河在哪里
消费体验升级将是打造景区品牌护城河重要的机会!
第一,聚焦细分品类的机会,在消费升级中抓住细分市场,占有消费者的心智、先做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定价是战略选择的第一要素,要又好又便宜,最近成功的几个大品牌 Zara、优衣库,都是平民的价格、贵族的体验。能否用普通的费用但在绝美的景色里面让消费者体验充满仪式感的美食与住宿体验?可以参考海底捞变态式消费体验。
第三,品牌名字很重要,伟大的公司从好名字开始,LOGO 也要疯狂。迪士尼的城堡烟花形象非常吸引人。我们看到过一个分析,如果麦当劳没有高高挂起的“M”logo,消费收入会少10%。品牌投放要持续:“三个一”,“三十天内见5次”,另外,口碑和品牌要双管齐下。好产品自己会说话,景区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SI、CI、VI这些现代企业标准化建设!
第四,在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公司小公司回到同一起跑线,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流量入口,以往中国的景区都是靠电视广告+高速路牌+旅行社推广轰炸出来的,有了搜索引擎后流量更加分散,有了点评后更是碎片化到极致。所以原来那一套品牌推广效果已式微。必须善用各种新媒体技术与人才,创造细分社群粉丝,打造新的流量才拥有未来。
创始人老了
传统景区的创始人现在大都五六十岁,以前经营“三板斧”:销售主要靠渠道、产品主要靠模仿、促销主要靠打折,这些过往成功的经验现在都不管用了。而且创始人年龄大,对80、90后的观察不够而且代沟严重。每个景区老板很牛很强势,团队里面很多不能短期就立马看到收益的创新尝试基本被枪毙。造成员工成就感低落、留不住人才,创新与竞争力进一步被削弱。所以几乎每个景区的老板都是每天自己忙到深夜,想破脑袋只能叹气景区经营越来越难。
喜欢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去定义将来的做法,那让你成功的经验必定让你失败!
如果你经营着景区
快联系我们吧
聯絡人:古樹仁
电邮:kushuren@gmail.com
合作:east-travelled(微信号)
合作:east-travelled(微信号)
我们是一群认真研究旅游
怎样才能更好玩的人!
留言
張貼留言